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我国水稻田稗属杂草种类分布特点:以9个省级行政区73个样点调查数据为例

作   者:
陈国奇唐伟李俊陆永良董立尧
作者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优势种生态位稗属杂草稻田田间调查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基金项目:
i s s n:
1001-7216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   码:
368-376
摘   要:
【目的】明确我国水稻田发生危害的稗属(Echinocloa spp.)杂草种类分布特点。【方法】2015年至2018年间的9月至11月,在东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水稻产区依据《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的分类鉴定标准,于水稻收割前采用七级目测法调查了73个地点共525块稻田稗属杂草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现8种稗属杂草,其中无芒稗(E. crusgalli var. mitis)的发生频度最大(55.43%),其次是硬稃稗(E. glabrescens, 47.28%)、稗原变种(E.crusgallivar.crusgalli,40.40%)、西来稗(E.crusgallivar.zelayensis,24.09%);长芒稗(E.caudate)、水田稗(E.oryzoides)、孔雀稗(E. cruspavonis)、光头稗(E. colona)的频度较低。东北地区稻田稗属杂草以水田稗为单优势种;华东地区稻田稗属杂草呈现共优势的格局,硬稃稗、无芒稗危害最重,西来稗、稗原变种发生量也较大;华南地区稻田以稗原变种为单优势种;西北地区稻田无芒稗和稗原变种为优势种;西南地区稻田无芒稗占优势,稗原变种危害频繁。在这8种水稻田常见稗属杂草中,无芒稗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35.2),其次是硬稃稗(23.6)、西来稗(18.2)和稗原变种(16.3)。无芒稗、硬稃稗、西来稗相互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稗原变种与孔雀稗、光头稗、长芒稗的重叠值也较高。【结论】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稻田稗属杂草种类分布格局,其背后的机理亟待研究阐明。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