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条件:
筛选

共检索到1;

  • 时间
  • 相关性

已选文献:0

导出引用格式
范秀华订阅系统将在资源更新时把订阅内容推送到您邮箱。

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

导师姓名: 范秀华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5 年2 月13 日   院系名称: 理学院 一级学科: 生物学   二级学科: 生物物理学 研究方向1: 植物生理生态   研究方向2: 植物生理的物理过程 研究方向3: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现任职务:   现在职称: 教授 职称评定时间:  1999 年1 月1 日   导师最后学历: 硕士 导师最后学位: 硕士   获学位时间:  1 年1 月 获学位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是否院士: 非院士 是否留学: 否   留学国别:  留学时间:   硕导、博导: 硕导 批硕、博导时间:  2006 年1 月1 日   在读硕士:  4人 毕业硕士:  6人   在读博士:  0人 毕业博士:  0人   上岗时间:  2006 年1 月1 日 现在在岗否: 是   是否外聘导师: 否 原外聘单位名称: 是否长江学者: 否   其它称号: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否   工作简历:  1.1983.9-1987.7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大学   2.1987.7-1995.9吉林林学院基础部教师   3.1995.9-1997.12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硕士   4.1998.1-2002.2北华大学基础部教师   5.2002.3-至今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师   教学工作:  1.物理学   2.模拟电子技术   3.物理学实验   4.电子技术实验   5.生物物理实验   研究领域:1.植物生理生态:根据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光谱特性,对植物生长进行生理特性分析与研究   2.植物生理的物理过程:针对植物内水分输送过程中的空穴化现象,进行物理机理的探讨和研究   在研课题: 河套灌区宜林荒地植被快速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09-2011   126万河套灌区宜林荒地类型划分及其土壤理化特征与生态环境研究 44万课题负责人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濒危物种保育技术研究及示范“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2-2014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功能性状研究 98万承担子课题部分任务 20万   论文目录:2006年发表论文   1.张祥雪,程艳霞,范秀华,刘家冈.洛伦兹力可看作静止电荷所受电场力的相对论效应——兼论洛伦兹力公式具有与库仑定律相同的精确度[J].物理与工程,2006,16(04):26-28.   2007发表论文   1.范秀华,张祥雪,程艳霞,刘家冈.磁单极与磁洛伦兹力[J].大学物理,2007,26(01):22-25,43.   2.张祥雪,程艳霞,范秀华,刘家冈.量子力学年谱.[J]. 物理与工程,2007,17(04):46-47,61.   2008年发表论文   1.程艳霞,范秀华,张祥雪,刘家冈.相对论年谱.[J]. 物理与工程,2008,18(01):62-63.   2009年发表论文   1.王卓范秀华(责任作者),阔叶红松林林冠空隙光强异质性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5):1044-1050   2.刘伟国范秀华(责任作者),长白山红松林阔叶林主要树种光谱反射特征对光环境的响应,生态学报,29(9):4720-4726   3.朱小迪范秀华(责任作者),长白山木贼山柰素含量对反射光谱参数的响应,生态学杂志28(4):607-612   2010年发表论文   1.朱小迪,赵亚洲,范秀华(责任作者),多被银莲花与两种混淆品的生药学鉴定,时珍国医国药2010. 21(3):674-676.   2.范秀华,朱小迪,王建忠,周海成,黄心卫矛的化学成分研究,华西药学杂志,2010. 25(5):4-6.   3.付亚宁,范秀华(责任作者),邹露,刘娟,马莲台电厂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10(23):1671-1815.   2011年发表论文   1.范秀华.开设普物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大学物理实验,2011,6(24):107-108.   2.范秀华*,刘伟国,卢文敏,方晓雨,长白山红松臭冷杉光谱反射随海拔的变化,生态学报,2011.31(14):3910-3917.   3.汪金松,张春雨,范秀华*,赵亚洲,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 Maxim)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模型,生态学报,2011.31(14):3918-3927.   4.卢文敏,刘伟国,方晓雨,范秀华*,不同海拔的长白山岳华叶片反射光谱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1):55-59.   5.付亚宁;范秀华(责任作者);邹璐;刘娟,电厂周围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风险评价研究,中国环境监测,2011,6(12):5-8.   2012年发表论文   1.LIU WEIGUO, FAN XIUHUA*, WANG JINSONG, ZHANG CHUNYU,LU WENMIN?and KLAUS V. GADOW,Spectral reflectance response of Fraxinus mandshurica leaves to above- and belowground competi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2,33(16):5072–5086.   2.刘娟,孙兆军,范秀华(责任作者),邹璐,微咸水膜下滴灌对白僵土盐碱地水盐特性及油葵生长的影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2.2:224-229   3.汪金松,范秀华(责任作者),范娟,张春雨,夏富才,林木竞争对臭冷杉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林业科学,2012.4:14-20   4.汪金松,范秀华(责任作者),范娟,张春雨,夏富才,地上竞争对林下红松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生态学报,2012,8:2447-2457 .   5.范秀华,卢文敏,方晓雨,姜超.长白山不同海拔岳桦(Betula ermanii)的光合生理[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2,18(4):553-558 .   6.邹璐,范秀华(责任作者),孙兆军,王娟. 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对土壤养分及油葵光合特性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2,18(4):575-581   2013年发表论文   1. 方晓雨张宏琴姜超卢文敏范秀华(责任作者) 3种乔木叶片反射光谱与光合特性随树高的变化[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3,19(2):383-388 .   2.郭依秋范秀华(责任作者)汪金松金冠一太岳山油松林土壤微生物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3,19(4):605-610 .   3.Crown and root biomass equations for the small trees of Pinus koraiensis under canopy  DENDROBIOLOGY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跳转

应用推荐
  • 学术趋势分析

    基于权威农业科技文献(论文、专利)、获奖科技成果数据,采用文献计量、统计、聚类等方法,分析学科发展态势、机构科研竞争力、国家科研状况等。该应用可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内容涵盖中外文期刊论文分析、国内专利分析、获奖科技成果分析等,报告提供下载与编辑。

  • 专家学术圈

    专家学术圈收录有重大科研创新成果和学术影响力的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内容包括专家基本简介、教育背景、研究方向、所在机构、科研成果等多字段信息,打造农学界权威、专业专家库。专家详情页面关联展示已发表期刊论文、科技成果、农业专利等科研产出情况,并通过可视化分析展示专家科研成果分布情况、研究主题、机构或学者合作关系。提供农业学科分类、首字母搜索和模糊检索等快速导航功能,方便用户快速查找专家和科研成果信息。

  • 科技文献智能问答

    面向复杂自然语言问句的科技文献智能问答系统,识别和理解用户检索意图并提供答案,支持用户用自然语言表达关键词、作者、发文机构、出版年、基金项目、期刊、影响因子等与科技文献相关的问答需求。既可处理简单的仅针对特定实体类型、属性或关系的问题,如某学者发表的文章、某主题相关的论文,也可理解多个实体类型、属性或关系的复杂问题,查询某学者参与的某课题支持发表的论文,同时限定出版年份、收录级别以及主题。

  • 农知搜问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新一代生产力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升级发展。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突飞猛进,必将为现代农业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中国农业将进入数智化发展新阶段。 为加快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助力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启动“中国农业知识大模型”建设工程,携手同方知网共研联创我国首个知农、懂农、助农、兴农的农业通用大语言模型,逐步形成NLP、CV、多模态等基础模型能力,打造可融入农业生产、经营、科研、智库决策等各业务系统的农业专业知识增强大模型,赋能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中国农业知识大模型,简称农知大模型,整合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海量的农业专业数据和科技文献等资源,以同方知网自主可控的华知大模型为底座,面向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生产、农技科普、农业决策等多领域应用场景,提供涵盖农业全产业链专业知识的智能化知识服务,高效服务于各级政府单位、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农业企业、农技人员等,提升农业智能知识服务能力,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助力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 基于农知大模型农知搜问、农知伴读、农知推送、科研助手等智能化服务和工具,可以满足用户在农知增强检索及农技知识问答、农业数智分析、乡村振兴及智库服务等具体细分场景应用需求。 农知大模型——知农、懂农、助农、兴农,是中国农业迈向智能化、现代化的强大引擎。

  • 科技文献主题标引

    该工具利用权威的知识组织工具与深度学习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相结合,通过深入分析文献内容和语义信息,可以快速提取文献的主题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献的主题和内容,也为科技文献的深度语义揭示、分析和组织利用等提供支撑。 核心功能包括:(1)对单篇文献进行标引分析。即,输入单篇文献的标题、摘要等信息,可以快速提取文献的主题词。(2)支持多篇文献的批量上传和标引分析。用户可以一次性将所有文献上传到这个工具中,一次性完成所有的标引分析工作。(3)支持导出多篇批量标引的结果,方便使用者将结果应用到其它系统和功能中。(4)在标引分析过程中,该工具也可以标引出文章的关键词、主题词以及它们所属的范畴。

搜索历史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