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

胡小松教授
中文期刊: 外文期刊: 科技成果: 农业专利: SCI: 北大核心: EI: CSSCI: CSCD: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 合作关系
胡小松,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1961年2月2日生于南京,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园林系果树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食品安全理论与技术、果蔬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
所在机构
名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邮编:10008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主要成就
先后参与了国务院组织的“国家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等论证工作,参与国家“十五”重大攻关项目“食品安全”和“农产品深加工”、国家863计划农业领域科技项目的规划和论证工作。 代表著作与论文: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近40篇,编著或参编出版了《现代果蔬汁加工工艺学》、《软饮料工艺学》、《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手册》、《食品工程大全》和《21世纪的中国农业》等学术书籍10部。 主要科研项目: 已完成的课题有: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专项 “苹果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优质鲜榨苹果汁和浑浊型苹果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特色果品贮藏保鲜技术及设备研究与开发”、 “浆果类果汁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农产品(食品)加工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村科技发展战略”和“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高附加值天然调味料及香精制造技术与产品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苹果虎皮病和鸭梨黑皮病致病机理研究”,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项目“中国食品中丙烯酰胺安全状况调查与评价专项研究”,云南省省校合作项目“外销青梅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以及多项企业委托的研发项目。 目前在研的课题有: 国家863高科技计划课题“非热加工技术与设备”、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食品冷加工与高效分离技术开发研究”与“苹果果胶系列产品与优质苹果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 “油炸方便面中丙烯酰胺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等。 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包括研究生课程《食品科技与产业发展战略》,本科生课程《食品安全科学导论》 奖励及其他 在食品科学领域共取得了1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项全国优秀图书奖暨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获得“第二届中国食品产业突出贡献奖”。
教育背景
北京农业大学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科技成果
-
农业专利
共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载入中,请稍后...
成果数量
相关机构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与肖国志合作成果共3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