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

刘家冈教授
中文期刊: 外文期刊: 科技成果: 农业专利: SCI: 北大核心: EI: CSSCI: CSCD: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 合作关系
刘家冈,男,籍贯湖南醴陵,1942年5月出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在天津市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做过软件和信息全息存储的研究,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过液晶物理。1982年到北京林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曾于1989-1990年访问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地理系,从遥感角度研究澳洲桉树林的辐射反照率模型;1996年到香港城市大学数学系访问,研究植被演替的数学模型;1998年访问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生物系,研究种群生态模型和植被演替数学模型。在国内外杂志共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科学专著1部。兼任北京市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农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林学会林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委员。他除了担任“大学物理”和“普通物理实验”的教学任务以外,还开设“理论模型方法”、“近代物理”等选修课程;他还与他人合作承担原国家教委的21世纪物理教改子课题。为满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他还开出了“发明学导论”的选修课,并欢迎对发明创造有兴趣的同学选修。
研究方向
植被辐射传播理论;营养动力学种群模型;森林水文学模型;植被演替模型等
所在机构
名称:北京林业大学 邮编:10008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主要成就
在国内外杂志共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科学专著1部。他除了担任“大学物理”和“普通物理实验”的教学任务以外,还开设“理论模型方法”、“近代物理”等选修课程;他还与他人合作承担原国家教委的21世纪物理教改子课题。为满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他还开出了“发明学导论”的选修课,并欢迎对发明创造有兴趣的同学选修。 现在刘家冈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理论生态学。主要涉及:(1)植被辐射传播理论。首先他建立了植被辐射传播的积分方程理论,使理论形式更加完整、更有扩展余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植被介质的相关分布概念和相关分布介质的植被辐射传播理论,将J. ROSS的理论向前推进一步。主持完成1项与此有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营养动力学种群模型。他推广了崔启武一Lawson模型,使之包括种群初值、营养初值和种群增长的营养阈值等现象,在MacArthur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广义Logistic方程,它不仅能够描述种群因吸收营养而增长,而且还能描述种群因代谢而减少的过程。参加完成与此有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3)森林水文学模型。他对比了光和降雨在林冠中穿透过程的异同点,并用建立数理方程的方法,提出了一个林冠对降雨截留过程的理论模型,将叶面积系数、叶面吸附率、叶面垂直投影率和叶面蒸发率等植被的“微观”生态因子与植被整体截留率、透流率和蒸发率等“宏观”量紧密地结合起来。他还借用植被辐射理论,建立了林冠截留的半理论模型,使得模型的计算简单易行。(4)植被演替模型。他提出了一个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的数学模型,描述了阔叶红松林从次生林发生直到顶极群落恢复的全过程,并描述了红松林的年龄结构和顶级阶段的动态。他还引进吴新一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生态场论,建立了自竞争方程,描述了植被的自然稀疏过程,并且符合平均单株重与密度在双对数坐标上的3/2法则。(5)分型研究。他与其他学者共同倡导“分型生态学”的研究,并主张将分型生态学由分型几何学的研究转向分型动力学的研究。他研究了理想分型河流的汇流过程函数这一典型的分型动力学问题。 他有广泛的好奇心。音乐方面,曾建立决定平均率音阶频率的本征方程;体育方面,他提出了双概率无规行走和足球比赛的链模型;非线性研究方面,他提出了倍周期分岔2NP序列的轨道顺序公式;电路方面,曾设计出由3个继电器组成的双稳态触发器;发明学方面,他论述了概念和理论的创造技法、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创造技法、学科范式的创造学意义等。 他的数学、物理基础比较扎实,他的工作特别强调创造性和开拓性,常常能够突破现有的理论模式。他欢迎对他的工作感兴趣的朋友们以各种方式与他合作。
教育背景
中国科学院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科技成果
-
农业专利
共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载入中,请稍后...
成果数量
相关机构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与肖国志合作成果共3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