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学术圈 > 专家详情页

研究领域

卢良恕中国工程院院士

简介:

卢良恕(1924.11.03-2017.01.04)小麦育种、栽培、农业与科技发展专家。浙江湖州人,出生于上海,1947年1月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农业部科技委副主任(部党组成员)、中国农学会会长等,是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主持选育早熟、抗锈、丰产的“华东6号”等系列小麦优良品种,推动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产。主持完成“中国粮食与经济作物发展综合研究”、“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道路和模式”等多项重大农业宏观战略课题,其中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造性提出“现代集约持续农业”、“食物安全”、“种植业三元结构”等重要战略观点,在高层次决策咨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关注沿海发达地区、资源“金三角”、黄土高原、西部贫困地区等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突出成效。已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主编和专著10余部。曾荣获1998年度“中国工程科技奖”及2001年中国老科协“科技耆英奖”。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文期刊: 外文期刊: 科技成果: 农业专利: SCI: 北大核心: EI: CSSCI: CSCD: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 合作关系

卢良恕(1924.11.03-2017.01.04)小麦育种、栽培、农业与科技发展专家。浙江湖州人,出生于上海,1947年1月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农业部科技委副主任(部党组成员)、中国农学会会长等,是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主持选育早熟、抗锈、丰产的“华东6号”等系列小麦优良品种,推动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产。主持完成“中国粮食与经济作物发展综合研究”、“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道路和模式”等多项重大农业宏观战略课题,其中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造性提出“现代集约持续农业”、“食物安全”、“种植业三元结构”等重要战略观点,在高层次决策咨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关注沿海发达地区、资源“金三角”、黄土高原、西部贫困地区等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突出成效。已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主编和专著10余部。曾荣获1998年度“中国工程科技奖”及2001年中国老科协“科技耆英奖”。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方向

小麦育种与栽培

所在机构

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主要成就

新中国早期的小麦育种与栽培学家,20 世纪50-60 年代,曾主持选育了早熟、抗锈、丰产的“华东6 号”等系列小麦优良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大面积推广,增产显著;后来主持南方及江苏小麦高产稳产耕作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提出分区、分类指导和良种良法配套等论点,推动了作物育种和耕作栽培科学的发展。20 世纪70-80 年代主持完成的“中国粮食与经济作物发展综合研究”、“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两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参加制定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决定》、《中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等工作。20 世纪90 年代和21 世纪初又主持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道路、模式》、《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新时期中国食物安全发展战略》等国家重点项目。 在农业宏观研究方面,开拓了我国现代食物研究的新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现代食物安全”等重要战略观点。代表作有《卢良恕文选》、《中国立体农业》、《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中国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等。曾获中国工程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当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2009 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60 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教育背景

金陵大学农艺系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科技成果

  • 农业专利

筛选
已选条件:

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载入中,请稍后...

成果数量

相关机构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肖国志合作成果3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