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

孙保平教授
中文期刊: 外文期刊: 科技成果: 农业专利: SCI: 北大核心: EI: CSSCI: CSCD: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 合作关系
1973--1975 山西省原平县官地中学任教 1975--1978 北京林学院学生 1978- ---1985。北林水土保持工程教研室任助教-1979 1986.1---1990。3 北林水保系任讲师, 1990.3—1993.3 北林水保院副院长,副教授 1993.3—2000.5 北林水保院院长,教授 2000.6--至今 北林水保院教授
研究方向
荒漠化预警与防治技术; 水土保持与流域治理;生态环境监测方法与评价体系
所在机构
名称: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邮编:10008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主要成就
论文目录: 1.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沙质荒漠化的生态脆弱性评价/孙保平(第二作者),Assessment of th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on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the west of Northeast China /Sun Baoping②.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1998. 7(1):15~27 2. 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技术创新策略 /孙保平(第一作者),Strategie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 /Sun Baoping. 林业科技管理,1998(3):31-32 3. 黄土高原防治荒漠化的科技对策 /孙保平(第一作者),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ic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Sun Baoping.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讨论会,中国工程院,西安,1998.10 4.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Daxing County / Sun Baoping(第二作者),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1998. 7(1):93~100 5. A Study on Land Use Decision-making System. / Sun Baoping④,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1998. 7(1):58~64 6. Study on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echnique in Semi-Arid Hilly-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 Sun Baoping(第二作者),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1998. 7(1):37~50 7. 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进展/孙保平(第二作者),Research Advances of the Dynamic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Desertification /Sun Baoping.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20(3):67-71 8. 荒漠化防治思路的探讨/孙保平(第二作者),Discussion on the Strain of Desertification Combat / Sun Baoping. 荒漠化防治理论与实践(郭连生主编).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9. 北京市大兴县北藏乡农田林网景观结构的度量与评价/孙保平①,The Evaluation of the Spatial Landscape Pattern of Farmland Shelterbelt Networks in Beizang Town, Daxing County, Beijing /Sun Baoping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7,19(1): 45-50 10. 中日两国沙漠化防治科学研究简介及其前景展望/孙保平(第三作者),纪念钱学森建立沙产业理论十周年文集.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1. 孙保平、关文彬、岳德鹏. 我国荒漠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9,9(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研究专集):114-115 12. 孙保平、关文彬、岳德鹏、丁国栋、王贤. 改革开放二十年,荒漠化防治成就举世瞩目. 见: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编. 田野的希望――中国农村科技二十年巡礼.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303-310 13. 孙保平、丁国栋、岳德鹏、关文彬. 改革开放二十年 水土保持工作成就斐然. 见: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编. 田野的希望――中国农村科技二十年巡礼.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296-302 14. 汪西林. 孙保平.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区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环境科学进展. 1996,4(2). 62-67 15. 王冬梅. 孙保平.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林业土地生产潜力研究.林业科学研究.1998,11(1):107-110 16. 贾志清. 孙保平. 谐波分析理论在梯田土壤水分研究中的应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20(3):80-82 17. 王晓慧. 孙保平. 北京市大兴永定河沙地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水土保持通报. 1998,18(6): 34-38 18. 王晓慧. 孙保平. 北京市大兴县荒漠化土地治理目标与对策.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9,16(2):24-27 19. 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主编之一) 20. 黄家二岔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及其防护林体系. 见: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1. 区域治理与开发空间系统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1996(1) 22. 西吉县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流失量预报方程. 自然资源学报. 1988.3(2) 23.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专题地图集. 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1 24. 水土保持工程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著译目录: 主编《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林业GIS》国家重点教材,编著《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与实 践》、《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专题地图集》、《水土保持学》、《水土保持工程学》,主编《区域综合治理技术决策系统》、《中国林业文件计量研究——50年回顾与展望》、《中国林业专题文献检索系统》(包括光盘版)等。 科研成果: 阐述了以流域为单元的土壤侵蚀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定量关系和复合影响形式,建立了以主导因子为基础的小流域土壤流失量预测预报模型;提出了在严重水土流失地区建立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体系、内容和模式,首次提出了流域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方法,并从环境、资源、人口、消费的角度研究了人口容量,弥补了本学科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中,提出并建立了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监测方法和空间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了区域治理与开发的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进程。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和优化设计方案,在宁夏、山西等地180多条流域推广,“十年取得经济效益5亿元; 表彰和荣誉:1985年获林业部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989年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1990年获全国青年科技奖,1992年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获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1997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林学会首届梁希奖
教育背景
北京林业大学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科技成果
-
农业专利
共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载入中,请稍后...
成果数量
相关机构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与肖国志合作成果共3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