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学术圈 > 专家详情页

研究领域

侯锋中国工程院院士

简介:

侯锋(1928.2.3- )蔬菜育种专家。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市。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瓜育种带头人。6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黄瓜抗病育种研究。六五以来主持国家黄瓜育种科技攻关项目,针对黄瓜生产中多种病害的威胁,采用杂交与回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成功地将抗病、丰产和早熟性结合在一起,逐步攻克了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及枯萎病这几种病害难关;利用广泛引进的国内外品种资源,解决了黄瓜低产劣质难题。育成津研、津杂、津春三代黄瓜新品种12个,在30个省市大面积推广,占全国黄瓜栽培面积的80%以上,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60亿元。在国内率先研究黄瓜F1性状的遗传规律,得出丰产性有一定优势,早熟性有明显优势,而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的抗性均属于多基因控制的结论。创建的黄瓜研究所及其育、繁、推产业化工程体系为农业科研单位成果转化积累了经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各1项,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成果奖励。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文期刊: 外文期刊: 科技成果: 农业专利: SCI: 北大核心: EI: CSSCI: CSCD: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 合作关系

侯锋(1928.2.3- )蔬菜育种专家。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市。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瓜育种带头人。6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黄瓜抗病育种研究。六五以来主持国家黄瓜育种科技攻关项目,针对黄瓜生产中多种病害的威胁,采用杂交与回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成功地将抗病、丰产和早熟性结合在一起,逐步攻克了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及枯萎病这几种病害难关;利用广泛引进的国内外品种资源,解决了黄瓜低产劣质难题。育成津研、津杂、津春三代黄瓜新品种12个,在30个省市大面积推广,占全国黄瓜栽培面积的80%以上,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60亿元。在国内率先研究黄瓜F1性状的遗传规律,得出丰产性有一定优势,早熟性有明显优势,而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的抗性均属于多基因控制的结论。创建的黄瓜研究所及其育、繁、推产业化工程体系为农业科研单位成果转化积累了经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各1项,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成果奖励。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方向

黄瓜育种、黄瓜病虫害防治

所在机构

名称: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邮编:300192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268号

主要成就

黄瓜育种带头人。6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黄瓜抗病育种研究。"六五"以来主持国家黄瓜育种科技攻关项目,针对黄瓜生产中多种病害的威胁,采用杂交与回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成功地将抗病、丰产和早熟性结合在一起,逐步攻克了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及枯萎病这几种病害难关;利用广泛引进的国内外品种资源,解决了黄瓜低产劣质难题。育成津研、津杂、津春三代黄瓜新品种12个,在30个省市大面积推广,占全国黄瓜栽培面积的80%以上,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60亿元。在国内率先研究黄瓜F1性状的遗传规律,得出丰产性有一定优势,早熟性有明显优势,而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的抗性均属于多基因控制的结论。创建的黄瓜研究所及其育、繁、推产业化工程体系为农业科研单位成果转化积累了经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各1项,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成果奖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育背景

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科技成果

  • 农业专利

筛选
已选条件:

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载入中,请稍后...

成果数量

相关机构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肖国志合作成果3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