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学术圈 > 专家详情页

研究领域

于法稳研究员

简介:于法稳,男,1969年7月生,山东鄄城人。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生态经济与环境研究室副主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鲁东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95.9~1998.7 西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1991.9~1993.7 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生态学专业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7.9~1991.7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9~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007.8~2008.8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Forestry高级访问学者; 2000.9~2007.7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1998.9~2000.7 中国农业大学可持续农业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3.7~1995.9 山东省菏泽市环境保护局。

中文期刊: 外文期刊: 科技成果: 农业专利: SCI: 北大核心: EI: CSSCI: CSCD: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 合作关系

于法稳,男,1969年7月生,山东鄄城人。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生态经济与环境研究室副主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鲁东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95.9~1998.7 西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1991.9~1993.7 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生态学专业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7.9~1991.7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9~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007.8~2008.8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Forestry高级访问学者; 2000.9~2007.7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1998.9~2000.7 中国农业大学可持续农业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3.7~1995.9 山东省菏泽市环境保护局。

研究方向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水资源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

所在机构

名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邮编:100732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主要成就

主持和参加的课题: (一)主持的课题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型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研究(2001)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西北地区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2003)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鼓励自然资源集约利用的技术经济政策研究——以水资源为例(2005) 4. 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第2主持人)(2002) 5.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黄河流域大型灌区不同管理方式的效益比较分析——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2003) 6. 福特基金会资助课题:社区林业群众参与的中国案例研究(第2主持人)(2004) 7. 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课题: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城市化改造规划(2007)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村庄调研项目:山东省鄄城县冀庄村调研(2008)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村庄调研项目:贵州省雷山县控拜村调研(2009)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2011-2012)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研(2011)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村庄调研项目:山东省广饶县王道村调研(2011)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交办任务:丹凤县竹林关镇旧城区改造总体策划(2012)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交办任务:我国水利人才队伍状况调研(2012)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我国水利建设人才支撑体系研究(2012-2013)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丹凤县竹林关镇扶贫模式创新机制调研(2013) (二)参加的课题 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2000-2003)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以安塞为例(2005) 3. 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任务项目:效益农业的理论与实践(2004)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经济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的资源共享对策研究(2002) 5. 国际合作项目:IIED森林可持续经营私营部门参与中国案例研究(2003) 6.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化解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制约机制研究(2000-2004) 7. 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课题:中国社会扶贫中的政府行为研究(2001-2002) 8. 福特基金会资助课题: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研究(2001) 9.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国大江大河水灾防治策略研究(2001-2004)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机制研究(2005) 11. 世界银行项目: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研究(2005) 12. 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委托课题: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05-2008) 13. 福特基金会资助课题:中国木材市场以及林业政策评价研究(2006)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调研项目:农村市场要素、社区和谐以及农村政策绩效评价(2007-2008) 15. 张家口市政府委托课题:张家口市农村发展战略规划(2009-2010) 16. 河北省永清县政府委托课题:河北省永清县新农村建设体制与机制创新研究(2010) 17. 亚洲银行委托课题: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2010-2011) 18. 亚洲银行委托课题:贵州省级发展战略研究(2011-2012) 19. 山东省烟台市委托课题:烟台生态文明示范区总体策划(2010-2012) 20. 贵州省六盘水市委托课题:六盘水市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配套政策研究(2011-2012) 21. 山东省寿光市委委托课题:均衡之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寿光经验(2012) 22.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我国粮食生产状况调研(20012-2013) 主要学术著作: (一)2000年以来的学术论文 1. 于法稳,尚杰. 西北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10期 2. 于法稳.界壳论—研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边界的一种新理论.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年5期 3. 尚杰,于法稳.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2001年9期 4. 刘宗超,黄顺基,于法稳. 中国西部发展生态产业的理论探索.科技导报,2001年4期 5. 陈永福,于法稳,何秀荣. 中日蔬菜贸易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9期 6. 于法稳,陈保东.集水型生态农业:西北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2期 7. 于法稳.集水型生态农业与西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年4期 8. 陈永福,何秀荣,于法稳. 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与APEC.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4期 9. 于法稳,尚杰.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雨水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2期 10. 于法稳.西部开发中的生态产业建设问题探讨.见《中国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 11. 于法稳,尚杰. 开展生态旅游认证的紧迫性.生态经济,2002年5期 12. 于法稳,尚杰.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型生态农业建设对策.科技导报,2002年3期 13. 于法稳,尚杰. 耕作制度变革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畜牧杂志,2002年2期 14. 陈爱侠,于法稳.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雨水集蓄问题研究.生态经济,2002年12期 15. 尚杰,于法稳,谢长青.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环境分析与对策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10期 16. 于法稳,尚杰. 西北半干旱区集水型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中国软科学,2002年2期 17. 李周,包晓斌,于法稳.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对策建议.中国经济导刊,2003年4期 18. 李周,包晓斌,于法稳等. 西北地区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中国水利,2003年5期 19. 李周,宋宗水,包晓斌,于法稳.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对策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3期 20. 于法稳.集雨工程是解决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国水利,2004年21期 21. 于法稳.甘肃省农业资源利用的效率分析.开发研究, 2004年5期 22. 刘璨,于法稳,任鸿昌等. 平原林业的效率测算与分析—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6期 23. 于法稳.西北地区生态贫困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年11期 24. 于法稳.国外农户参与灌区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可持续发展研究,2004年1期 25. 李周,包晓斌,于法稳.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政策建议.瞭望新闻周刊,2004年12期 26. 于法稳,尚杰.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生态经济,2004年11期 27. 于法稳.农村水资源警报.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16期 28. 康爱荣,于法稳.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诠释.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4期 29. 于法稳.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年2期 30. 于法稳,屈忠义,冯兆忠. 灌溉水价对农户行为影响的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1期 31. 于法稳,李来胜.西北地区农业资源利用的效率分析及政策建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6期 32. 康爱荣,于法稳.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诠释.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1期 33. 于法稳,康爱荣.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现代化策略探讨.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4期 34. 于法稳,王茯泉.实现甘肃省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开发研究,2005年2期 35. 于法稳.搭建西部地区资源与环境问题研究的平台.开发研究,2005年2期 36. 李周,于法稳.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DEA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6期 37. 陈爱侠,于法稳.陕西省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年3期 38. 于法稳.农村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中国金融,2005年22期 39. 徐俊,杜志雄,于法稳.发展绿色建筑技术 促进城镇化建设和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2006年1期 40. 李周,于法稳. 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性评价.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10期 41. 陈永福,于法稳.农户意愿灌溉水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6年4期 42. 尚杰,李庆,于法稳.生态环境胁迫下西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分析.开发研究,2006年1期 43. 刘璨,于法稳. 东北国有林区企业效率测算于分析——DEA方法.产业经济评论,2006年5期 44. 王茯泉,郭达志,于法稳. 白龙江—兆河流域景观生态变化及其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生态经济, 2006年6期 45. 王志刚,于法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运行机制.生态经济,2006年12期 46. Veeck Greg, Charles Emerson, Lizhou and Yu Fawen. “Develop the west” assessed: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0-2005. Asian Geographer,2006年1期 47. 李周 于法稳 王利文.试论社区林业的效果和普适性—四川渠县案例研究.见《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聚焦“三农”》 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 48. 于法稳.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见《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高层研讨会论文集》.新华出版社,2006年10月 49. 于法稳.河套灌区不同群管组织的评价.生态经济,2007年9期 50. 于法稳.河套灌区不同群管组织的比较研究.开发研究, 2007年4期 51. 刘璨,于法稳,任鸿昌.中国南方集体林区制度安排的技术效率与减缓贫困.中国农村观察, 2007年3期 52. 于法稳.农业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的分析.农业展望,2007年4期 53. 李文,于法稳. 中国西部地区农业用水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开发研究,2008年6期 54. 于法稳.区域农业生产要素匹配状况研究—以甘肃省为例.开发研究,2008年4期 55. 于法稳.中国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脱钩关系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10期 56. 李庆,尚杰,于法稳.黑龙江省尚志市农业可持续性评价.生态经济,2008年4期 57. 赵桂慎,文育芬,于法稳.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的研究进展、问题及趋势.生态经济,2008年2期 58. 于法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4期 59. 王丹,于法稳. 我国粮食主产区及其气候变化的特点.生态经济,2009年8期 60. 冉光和,徐继龙,于法稳. 政府主导型的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2期 61. 于法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水资源基础.见《生态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62. 于法稳.粮食国际贸易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中国农村观察,2010年4期 63. 刘宇会,尚杰,于法稳. 基于农户意愿分析的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模式研究.生态经济,2010年5期 64. 李周,于法稳. 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性评价.见《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3月 65. Charles Emerson, Gregory Veeck, Zhou Li, Fawen Yu and Haipeng Zhang. Biophysical and agroeconomic influences on pasture quality in Da’ErHanMaoMing’An Union Banner, Inner Mongolian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Physical Geography, 2010, 31, 6, pp. 552-581 66. 于法稳.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11年21期 67. 廖永松 于法稳 李周. 宁夏人口增长:结构性差异和自回归预测. 西北人口,2011年5期 68. 黄靖强 尚杰 于法稳.基于生态足迹的黑龙江省农村能源利用动态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19卷4期 69. 于法稳. 吉林农业可持续发展. 见吉林省财政厅编,《吉林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 70. 于法稳. 吉林省镇赉县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见吉林省财政厅编,《吉林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 71. 于法稳,罗永康. 贵州省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中心组编,《贵州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8月 72. 张晓涛,于法稳.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匹配状况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10期 73. 吴蓓蓓,陈永福,于法稳. 基于收入分层QUAIDS模型的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行为分析. 中国农村观察,2012年第4期 74. 于法稳.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著.《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 75. 于法稳. 实现水土资源生态安全的科技支撑体系. 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著.《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 (二)主要学术专著 1.尚杰主编,于法稳副主编.农业生态经济学(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8月 2. 刘宗超编著.全球资源共享(参编,独撰4.5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3. 孙若梅,于法稳,王利文. 社会扶贫中的政府行为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 4. Lu Wenming et al. Getting the private sector to work for the public good. IIED,2002年3月 5. 陆文明等著.中国私营林业政策研究(参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 6. 李周,宋宗水,包晓斌,于法稳等著.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3月 7. 曲格平,于今著. 自然和谐发展—领导干部学习读本(参加者,独撰6万字).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年9月 8. 王松霈著. 西部大开发的绿色经济道路(参加者,独撰4万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6月 9. 于法稳,姜学民主编. 生态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10. 赵桂慎主编,于法稳副主编. 生态经济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 11. 曲福田,孙若梅主编,郭忠兴,于法稳副主编. 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4月 12. 李周,于法稳等著. 西部的资源管理与农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 13. 于今,肖劲松,于法稳等.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报告. 国家行政出版社,2011年4月 14. 尚杰主编. 农业生态经济学(第二版)(参编,独撰4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8月 15. 于法稳,张晓涛.山东省鄄城县冀庄村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16. 于法稳,但文红,宋江.控拜村:苗族村落文化的传承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 17. 于法稳,胡剑锋主编.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3月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著.均衡寿光——中国县域发展的寿光经验.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19. 于法稳,张海鹏,李伟.鼓励水资源集约利用的经济技术对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 20. 于法稳主编.生态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 21. 于法稳,高义苗.王道村:新型农村道路的探索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待出版) 获奖情况: 1. 《农业生态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获黑龙江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2. 《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四; 3. 2007年,被评为“中国发展百人奖——青年学者奖”; 4. 《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DEA分析》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 5. 《中国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脱钩关系分析》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作者。

教育背景

西南农业大学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科技成果

  • 农业专利

筛选
已选条件:

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载入中,请稍后...

成果数量

相关机构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肖国志合作成果3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