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专题
>
专题
> 详情页
潘教峰: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
- 关键词:
- 来源:
- 中国科学院院刊
- 全文链接:
- //agri.nais.net.cn/topic/downloadFile/48a7800f-89c1-44f6-b8a4-58e7e0ece132
- 来源地址:
- https://mp.weixin.qq.com/s/UXwnTnUdVH6Rj1lVN9nEkQ
- 资源所属:
- 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专题
- 类型:
- 前沿资讯
- 语种:
- 中文
- 原文发布日期:
- 2019-01-29
- 摘要:
- 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及转移,与科学体系自身的演化以及一国科学家对该时代当采学科的重视程度、在当采学科领域中所做出成就的质与量密切相关。世界科学中心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恰逢科学成果涌现期,历次科学中心的形成均是如此。而科学成果涌现是科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与社会诸多因素恰当结合的结果,只有大规模新成果出现,成果聚集地域才可能重新分布,新的科学中心才可能形成。进入 20 世纪,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借鉴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研究的成果及其揭示出来的规律,结合对当前科技前沿状况的把握,可以看出世界科技中心仍然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但呈现出加速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转移的趋势。21 世纪以来,日本科技实力依然突出,中国、巴西、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国家和经济体科技研发支出快速增长,在全球的研发份额占到较高的比例,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度活跃地区,并对世界科技创新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鉴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了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主要影响因素的“五要素钻石模型”,经济繁荣、思想解放、教育兴盛、政府有力支持等 4 个社会因素和 1 个科技革命(科学技术成果涌现期)因素对科学中心形成必不可少。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历史表明,在关键时期,政府的有力支持至关重要。今后一个时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生物技术为主要突破口的新技术革命,将从蓄势待发进入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酝酿全球创新格局重大调整,并引发新一轮工业革命。科技与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亟待我们研究、回应。作为科技创新的后发追赶型国家,必须要以全球视野,准确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发展态势,持续开展科技前瞻、科技发展规划及科技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研究,及时调整国家科技布局,创新研发组织模式,破解发展面临的挑战性难题、抢占前沿研究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先机,才有可能实现科技创新能力质的跃升,建成世界科技中心。
- 所属专题:
- 69